別把自己的夢想移植在孩子身上
作者----函旅
有個父親對兒子說:「你是我骨中的骨,血中的血,
形外的形,魄外的魄,源中的源,夢中的夢。」
說完,眼中閃爍著迫切期待的光芒。
但兒子坐直了身子,以堅定的口氣說出:
「我就是我。」
多數現代父母都走過一段物質匱乏、艱困度日的歲月。
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在沒有經濟能力的撐持下,
只敢悄悄地放在心中的角落。
但是,二、三十年匆匆走過,
在「開門七件事」及嗷嗷待哺的孩子、工作的三邊操勞下,
積在夢想上的灰塵又厚了一層。
待孩子更大一些,神情、外貌越來越有父母的影子,
父母親不由得想起了以前那年輕的自己。
於是,那層厚厚的灰有了被拂拭的希望,
他們竭盡所能地栽培孩子、要求孩子往父母的夢想之路上邁去。
但是,父母親似乎未曾考慮過:
三十年的變遷,自己的夢想是否已發酵過了頭?
孩子與父母雖有血緣關係,是父母親生命的延續,
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不是傀儡;
家庭教育影響雖然深遠,但孩子也不可能完全是父母的翻版,
負荷了太多希望的夢想,真的太沉重了....,
因此造成許可親子間的衝突。
父母親對孩子有所期待,是對孩子的一種策勵,
能鞭策他們對自己更負責,
但絕不是把他們當成實現夢想的工具。
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,並尊重他們的想法。
現在的教育,不再是以專制就可以讓孩子信服的。
在學校教育的洗禮、社會環境的磨練中;
及朋友、同學的影響,
孩子會漸漸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;
在學習與觀摩中,對未來懷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憧憬,
而不希望受限於父母的期望之中。
「溝通」是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,
藉由坦誠地交換意見,達到彼此了解、互相信任。
家長應學著「放手」,
不要僵硬地支配孩子的思想,
只要在必要時適時地攙扶一把、提供意見即可。
讓孩子有更多自由的空間,
未來的路也會更寬廣。
Last updated 2000.5.3
Gabe's Birthday !